
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本地领军人才成长,给予最高150万元资金扶持和100万元项目资助;引进国际顶尖人才给予200万元安家补贴......11月1日,岳阳市“人才新政45条”新闻发布会召开。据悉,市委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人才高地建设的若干措施》(简称“人才新政45条”),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新政、最好的服务,向海内外各类人才发出“英雄帖”,伸出“橄榄枝”,全力将我市打造成人才聚集高地。
培育产业领军人才,最高可获200万元安家补贴
“人才新政45条”围绕岳阳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湖南自由贸易区岳阳片区建设,放眼国内国外人才市场,在注重刚性引才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柔性引才引智的政策措施,全方位拓宽了我市人才智力引进的渠道。
产业领军人才是最稀缺的人才资源,我市把产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培育、支持激励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人才新政45条”提出,对我市“12+1”优势产业链企业新引进的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省级产业领军人才、市级产业领军人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和5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新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资助;对企业柔性引进人才,实际支付税前劳动报酬10万元以下、10-30万元、30万元以上的,分别按20%、30%、40%的比例补助;聚焦重点产业细分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每年遴选20名左右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每批次支持培育期为3年,每年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扶持。
同时,为推动本地院校人才留岳就业创业,“人才新政45条”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与各类院校实行联合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对毕业后全职到订单企业工作的,按照每人1万元标准给予订单企业培养补助;对每年累计为市内企业输送技工100人以上的职业(技工)院校,按每人6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建设200家左右在校大学生企业实习基地并按规定给予实习补贴;除了对留在岳阳企业就业的湖南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给予工作和生活补贴外,对在岳重点职业(技工)院校全日制大专及中级工(含)以上应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三年内每人每月给予600元的工作和生活补贴。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奋力建设“技工强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人才新政45条”指出,注重激发本土人才创造活力,每年选树一批本土优秀人才(团队),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或项目资助;探索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对人才携带科研成果在我市实施转化和产业化,经评审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对主导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企业,每项标准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补贴。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配套支持;对新建立的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分别给予100万元、60万元、40万元建站补助。依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及企业初创成长过程中提供“优才贷”信用担保服务。
发挥技能人才作用,建设“技工强市”是“人才新政45条”的重点之一。文件指出,对从市外新引进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将分别给予10万元、6万元、3万元生活补贴。对企业新晋高级技师、技师,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晋级补贴;对企业从事紧缺职业(工种)且有效开展师徒带教工作的一线高级技师、技师,每三年可申请1万元、5000元技师津贴。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资金支持。每年组织开展“巴陵工匠”评选,入选者给予2万元资助,并优先推荐劳模评选;对参加国家、省职业技能竞赛的优胜选手,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
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为妥善解决好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安居方面等问题,“人才新政45条”明确,发放“岳阳优才卡”,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景点旅游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人才父母、配偶、子女在岳可享受该卡相应待遇;对从市外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A、B、C、D、E类)的配偶,可按对应原则予以推荐和安排工作岗位,配偶原在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的,原则上可按原单位编制性质和职级进行安置;市财政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各县市区、园区均应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各类人才补贴和服务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同时,对来我市企事业单位工作且在市区购买首套商品住宅的人才发放相应购房补贴。我市新引进的各类人才,在岳阳购买首套住房,均可按首套房政策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并可享受本地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1.5倍的贷款额度;提高配套标准,放宽入住条件,计划五年内建设完成人才公寓1000套,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助力乡村振兴是“人才新政45条”一大亮点。对农业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引进的高校毕业生,三年内每人每月最高给予1200元工作和生活补贴;坚持实施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和基层医卫、农技、水利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开展各类乡村人才选拔支持工作。